实验室介绍


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吉林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的正处级单位,是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国际合作与交流于一体的工程仿生研究基地。

重点实验室前身为原机械工业部1992年批准建立的“地面机械仿生技术部门开放研究实验室”,1993年开始对外开放。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地面机械仿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02007年,陈秉聪院士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任露泉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佟金教授任实验室主任。

2009年,随着研究领域不断拓展,重点实验室更名为“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任露泉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20082013年,李建桥教授任实验室主任;2014年至今,韩志武教授任实验室主任。

2011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 “工程仿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任露泉院士任技术委员会主任,20112013年,李建桥教授兼任实验室主任;2014年至今,韩志武教授兼任实验室主任。

2015年经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批准,建立“工程仿生技术与高端装备创新引智基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每年资助180万,连续5年。

2017年经教育部批准,“机械与仿生工程”学科群作为吉林大学规划设计“双一流”建设的6个自主建设学科(群)方案之一获批,任露泉院士任学科群负责人。

2019年实验室获批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仿生科学与工程新工科本科专业。

2022年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成立。

重点实验室实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24名学者组成,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名。新设立顾问委员会由9名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其实中科院院士3名。

重点实验室的定位是:面向国家需求,创建一流队伍,坚持学科交叉,瞄准国际前沿,以师法自然为核心,开展工程仿生的应用基础研究。

实验室形成了以学术带头人任露泉院士为核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中坚,中青年博士为骨干的学术队伍。重点实验室现有固定在编人员80人,其中,研究和技术人员73人,包括,教授(研究员)37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5名,讲师和工程师11名,64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实验室固定在编人员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国家特聘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4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农业农村部神农青年英才1名,长白山学者5名,山东省“泰山学者”产业领军人才1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吉林省重大科技研发人才团队2个,吉林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